这就是,黄陂!
好山好水好黄陂!
木兰山中部崛起,滠水河全境纵贯
殷商古城埋下文明之根文传“二程”,武称“木兰”红色精神耀千古
四张“名片”美名传
这里农文旅深度融合
港产城一体发展
现代都市和诗意田园
交相辉映
这就是,黄陂!
1

盘龙湖畔,南距长江5公里处
1954年夏
民众取土筑堤
3500年筑城史意外登场
透过这座长江流域迄今发现最早的
殷商古城遗址——盘龙城遗址遥望江汉早期城市轮廓
溯源“武汉城市之根”

黄陂之域
两汉属西陵县地
汉末刘表使黄祖筑城镇守于此
得名黄城
北周大象元年(579)
于古黄城西四十里独家村置黄陂县
此为黄陂建县得名之始大量青铜器的出土
及青铜器冶炼遗迹的发掘
昭示这里从商朝开始就是工业重镇清末汉口开埠
从此走出“九佬十八匠”成就“无陂不成镇”的传奇数十万黄陂人分布世界
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成为湖北第一台乡、第二侨乡打造了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实现世界轨道交通“黄陂造”
新一代
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珠宝时尚产业集群
强势崛起
彰显城市硬核实力
2

北宋理学宗师程颢、程颐两兄弟
生于斯,长于斯
其祖、父都曾
在此任职,孝义传家其弟子游酢、李籲都曾在此为官,弘扬理学明洪武年间
“二程”几支嫡系子孙回迁黄陂
而后成为地方发展中的“程门力量”

如今
黄陂城关鲁台山下
一座二程书院再塑城市人文地标
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推进地方文化建设的教育基地
近现代以来
这里曾走出中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前身)校长陈时
构造地质及地质力学家陈庆宣
中草药“活字典”肖培根
半导体材料元老级专家梁骏吾
全国道德模范信义兄弟孙东林、孙水林……

文化厚土滋养非遗匠心
湖北大鼓、僵狮子、木兰庙会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地开花
黄陂拥有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项
省级12项、市级29项
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美誉
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一枚小小的乡村改进社印章
开启了黄陂进步青年的革命征程
1925年
黄陂第一个中共党组织——
中共三合店支部诞生为著名的黄麻起义做出必要准备
李先念、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战斗生活过的地方——黄陂姚家山村
无愧为“武汉抗战第一村”3

黄陂
相传是木兰故里
木兰山,即因她得名
唐代即建有木兰庙
杜牧曾有《题木兰庙诗》
宋代王象之《舆地纪胜》亦曾记载其庙
明人徐承颐诗咏木兰山得名云:
“未有木兰先有山,山名偏借木兰补。
木兰与山名俱存,山并木兰争万古。”

借木兰之美名与灵秀
黄陂文旅乘势而为
建成1000平方公里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
116公里美丽乡村示范带
2000家“宝藏”民宿隐于山水
23个“木兰系”景区引人入胜
擦亮了“木兰游”全域旅游金字招牌
待华灯初上梦回北朝
赴一场花漾奇妙之约
这是木兰花乡才有的浪漫
在绿浪翻涌中与草原风情撞个满怀
这是木兰草原独有的潇洒
清澈天池嵌山间,幽谷深峡赏奇观
移步换景尽在木兰天池……

带动全区36万人吃上“旅游饭”
2024全年接待游客
超3000万人次
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70亿

独特的自然禀赋与文化底蕴
造就了这里独特的农商文化基因
度假村、休闲山庄、农业科技园……
全面布局,多点发力
立体观光农业体系正在黄陂建构

晒一份秋天的喜悦
去永旺智慧农场领略风吹稻浪万顷香
去武汉市农科院北部园区邂逅一场种博会……
去黄陂
书写诗和远方的新篇章
4

黄陂以便捷交通
奠定现代都市与产业发展的基础
拥有中部最大门户机场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年旅客吞吐量达到3500万人
拥有5条轨道交通
13条城市高(快)速路
等级公路密度居湖北省县市区前列
拥有亚洲规模最大的铁路货运编组站之一
规划建设中的沿江高铁、西武福高铁等在天河高铁站交汇
形成铁、水、公、空立体交通走廊是同时布局三大国家级交通枢纽的城区
连续15年成功举办“汉交会”
是仅次于义乌的
全国第二大综合商贸市场是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区国家级跨境电商示范区以武汉市占率65%的地铁整车制造企业
武汉中车长客为龙头
打造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以黄金珠宝生产公司周大福为龙头
打造珠宝时尚制造基地开工建设爱帝时尚创意新工厂
打造武汉市首个国家级服装绿色工厂以比亚迪投资百亿元的华中地区
最大刀片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为龙头
打造新能源制造基地以投资百亿元的
武汉新隆泰工业母机产业基地为龙头
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工业母机供应链一站式集采、研发、制造中心武汉市在黄陂布局
全市唯一的市级现代农产品加工园致力于打造华中最大的绿色食品加工中心高端装备制造、现代食品加工等
产业在此加速集聚
现代化产业体系已成规模

它,是“中部虹桥”
“航空枢纽+高铁枢纽”打造时空飞跃
它,是“武汉温州”
“无陂不成镇”是最好注解
它,是“内陆义乌”
续写“货到汉口活”的传奇
它,是“湖北昆山”
经济势头强劲,全球客商云集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