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沉浸观演!数字演艺都用到哪些元宇宙“黑科技”?
(转自全联旅游业商会文旅夜游专委会)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为数字演艺提供新的表演形式。

海百合智能音乐机器人结合中国民族音乐艺术特征和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演奏技法基础理论,融智人工智能先进技术,包括基于机器视觉的乐谱识别、基于深度网络的情感识别、基于机器学习的拟人行为规划等,具有智能识谱、智能作曲和智能演奏三个主要人工智能技术优势。


在戏剧表演方面,如今还实现了AI数字人跟真实的演员同台“互飙演技”。独播剧《异人之下》阿里大文娱数字人厘里,在剧中扮演神秘角色,这也是国内数字演员首次参演真人剧集。

虽然是数字人,但剧中的厘里同样具有真人特质。特写画面里,可以清晰看到厘里与真人演员交互时细微的表情变化、面部肌肉运动甚至眼神情绪的交流。

相比传统数字人制作,剧中厘里通过AI技术降低了在建模、原画等环节投入的成本和时间,也避免了对动捕技术的依赖,让制作成本降低了80%,效率提升40%。

“数字梅兰芳”项目通过高逼真实时数字人技术,对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进行复现,并形成了在外貌、形体、语音、表演等各方面都接近真人的“梅兰芳孪生数字人”,这也是我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京剧人”。


扩展现实和全息技术
虚拟现实和全息技术拓展线上演播新体验。应用虚拟现实和全息技术,使用户能得到置身现场前排的体验,还原用户参与线下演出环统式视觉、听觉体验。


《麦克白》作为国内首部XR数字戏剧,通过数字技术与戏剧融合共生,这将是一种全新的戏剧探索与创作,将推动戏剧的全新数字化变革,助力我国文化数字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XR数字戏剧相较于传统戏剧数字化有所不同,XR作为数字戏剧中的核心技术,在拍摄过程中则不受物理空间限制,通过动态追踪系统短时间内获取演员与虚拟场景的位置,且实时渲染输出虚拟场景与演员真情表演相融合的画面,更能精准到捕捉到演员的不同情绪表情和肢体张力,演绎复杂的心理状态,为观众呈现一场沉浸式的戏剧视觉盛宴。

沉浸式戏曲《黛玉葬花》以上海越剧院的舞台演出版本为参考,围绕“情之起源”“宝黛初识”“西厢订情”等八个主要故事情节,设计制作了“三生石畔”“荣国府”“沁芳桥”等舞台表演三维场景模型。

创作团队将一些舞台道具、布景以及越剧演员的表演设计成虚拟的元素,合成在一个虚拟空间中。
开发沉浸式戏曲《黛玉葬花》软件,通过扩展现实设备的图像识别跟踪定位等技术,获取“大观园”实体空间中场景模型的空间特征及定位信息,并将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进行叠加与融合,向观众推送相应的表演内容,让观众获得自主探索欣赏越剧表演的交互体验。

虚拟现实技术营造的沉浸性、交互性的观演环境,增强了观演的参与性趣味性;全息投影、高清投影等技术丰富了舞台美术的呈现方式。

5G传输技术
5G传输技术开拓演艺传播新途径。
5G技术通过借助大通量、高速率、低延迟技术优势实现线上观演的实时化、同步化;超高清视频(4K/8K)通过超高清晰度、超高还原度实现线上观演的高清化、临场感。


依托5G千兆网络,为用户实时传输360°全景VR画面,用户可以用手机转着看、电视大屏超清看,也可戴上VR眼镜躺着看,随心选择VIP前排视角、指挥近距离视角、全景高清视角,突破传统固定视角的观看模式,多个视角一网打尽。
本次直播还采用了多点声源及音乐厅氛围混合采集音频,通过分轨录音营造高动态范围的空间声音效果,再将采集的高品质的音视频数据通过5G高速网络实时上传,充分满足音乐会受众直播对声音的严苛需求,最大程度的还原现场音质。

线下演出通过录播和直播,“搬到”线上演播平台,拓展演艺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国家大剧院、国家京剧院、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央芭蕾舞团、中央民族乐团、广州大剧院等多家单位均进行5G+4K/8K演出直播。

机电声光技术
机电声光技术营造观演新空间。
在机电声光技术的助力之下,运用激光投影、透视多面屏、多媒体艺术装置、全息投影等舞台设备和技术手段,通过舞台“声、光、电、画” 智能化高度协同方式,实现舞台、景观、建筑的整体融合以及视觉呈现和文化内涵的高度融合,完成舞台空间和观演空间的多元拓展,营造沉浸式文旅演艺全新的观感体验。


作为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开幕演出,《无界·长安》由张艺谋担纲总导演、沙晓岚担任总制作,围绕“新长安、新丝路、新观念”的创作理念,以极具代表性的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底,融合先进的舞台科技手段,创造出兼具文化深度、地域特色、时代广角的剧场表演形式,以全新的舞台模式开启了国内驻场演出的新时代。

整场演出由九个不同风格、不同立意、不同维度的创意段落组成。为了突出概念性、观念性,探索传统剧场演出的“无限可能性”,《无界·长安》在演艺机械的运用上别具一格。
冰屏矩阵、升降旋转移动侧屏、LED升降矩阵、轨道飞行器......百余台套高科技舞台设备,形成多层次的表演空间,使传统的三面式舞台在运动中变化出更多的可能性,实现了标准剧院和定制化演艺的完美结合。



虚拟制片技术
虚拟制片技术创新演出制作模式。该技术运用到演艺行业中,通过真实演员配合虚拟舞台美术,完成舞台演出的录制和直播,降低影视制作和演出成本。



随着XR虚拟制作娱乐形态的形成和XR虚拟拍摄技术全流程的多场景应用,丰富的“超级数字场景”已逐渐形成。

总 结
文章来自全息光影,经全联旅游业商会文旅夜游专委会编辑,全联旅游业商会转发。仅用于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