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典“沉浸式”艺术展的布展模式,只是消费主义下的游乐场?
转自全联旅游业商会文旅夜游专委会
大部分博物馆、美术馆仍然专注于学术领域,展览主题离生活太远,也无形间抬高了艺术展览的门槛;即使本意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展品,传统展览将艺术品用玻璃展柜,或是“一米线”隔开,艺术作品与观众的距离却被无限放大。
沉浸式展览则消除了艺术的距离感,创造出更为立体、生动、多元的艺术展览形式,将枯燥难懂的艺术作品变得更为生动可亲。强调科技感、互动性、趣味性作为沉浸式艺术展,赋予艺术作品更为丰富的含义。

沉浸式艺术展基于观众的“体验模式”,相比于以往的“观看模式”,更加注重观众的感受和体验。这也是它相比于传统艺术展览形式能够吸引更多观众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当下众多沉浸式展览良莠不一,存在着艺术氛围不浓、文化内涵不足、沉浸体验不佳等诸多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国外经典沉浸式艺术展打造模式及其优势,为沉浸式艺术展向上向好发展提供助力。

塑造沉浸式赛博景观
互动性艺术装置的合理布局可以重塑观众体验,并且互动性可以激发观众的探索欲望,摆脱传统展览的被动观察。

▲Teamlab 沉浸式展览
图片来自Teamlab官网

图片来自Teamlab官网

▲
Ramus Illumination沉浸式装置
图片来自Ramus Illumination官网

▲ Ramus Illumination沉浸式装置
图片来自Ramus Illumination官网

讲述沉浸式艺术故事
利用数字与投影技术,让过去的作品“活”过来,讲述一段与众不同的艺术故事。

光之博物馆沉浸式艺术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增强沉浸式现实体验
沉浸式艺术展并不拘泥于室内,户外的广阔空间为沉浸式展览赋予无限可能。在广阔无垠的田野间抑或是生机盎然的森林里,开启一段浪漫、治愈的艺术展览。

图片来自Moment Factory官网

图片来自Moment Factory官网

从博物馆到公共空间再到户外森林,沉浸式艺术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加之科技的进步和5G时代的来临,“艺术与科技”这一主题,沉浸式艺术展览的未来也存在着无限可能。但“沉浸”不能停留在表面的体验,而应具备深度的思考。策展人和艺术家不能一味追求感官刺激,应该在策展理念和作品创作中具有问题和导向意识,通过良好的叙事将观众带入到作品中,引导观众反思展览背后的艺术内涵,并避免将沉浸式展览打造成纯粹为了娱乐消费的游乐场。当然,观众也要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和能力,让沉浸式艺术展成为了解艺术的新方式,而不是纯粹的新奇体验。
特别声明:
文章来源全联旅游业商会文旅夜游专委会,经商会秘书处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