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典“沉浸式”艺术展的布展模式,只是消费主义下的游乐场?

首页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浅析经典“沉浸式”艺术展的布展模式,只是消费主义下的游乐场?
 

转自全联旅游业商会文旅夜游专委会

 

 

大部分博物馆、美术馆仍然专注于学术领域,展览主题离生活太远,也无形间抬高了艺术展览的门槛;即使本意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展品,传统展览将艺术品用玻璃展柜,或是“一米线”隔开,艺术作品与观众的距离却被无限放大。

 

沉浸式展览则消除了艺术的距离感,创造出更为立体、生动、多元的艺术展览形式,将枯燥难懂的艺术作品变得更为生动可亲。强调科技感、互动性、趣味性作为沉浸式艺术展,赋予艺术作品更为丰富的含义。

 

沉浸式艺术展基于观众的“体验模式”,相比于以往的“观看模式”,更加注重观众的感受和体验。这也是它相比于传统艺术展览形式能够吸引更多观众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当下众多沉浸式展览良莠不一,存在着艺术氛围不浓、文化内涵不足、沉浸体验不佳等诸多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国外经典沉浸式艺术展打造模式及其优势,为沉浸式艺术展向上向好发展提供助力。

人景互动

塑造沉浸式赛博景观

 

互动性艺术装置的合理布局可以重塑观众体验,并且互动性可以激发观众的探索欲望,摆脱传统展览的被动观察。

Teamlab 沉浸式展览

图片来自Teamlab官网

 

TeamLab作为近年异军突起的沉浸式展览,利用计算机和激光投影仪,融合了东亚艺术与自然界的壮观图景,创造出了奇妙的生态系统。花、鱼和鸟的动画投影在墙壁和地板上漂移;随着参观者的移动,图像会做出反应,表现出丰富的可能性——当蝴蝶被 “触碰”后,它开始褪色并逐渐消失;花朵和松针则因为触碰改变了颜色,或被扫到一边。
Teamlab 沉浸式展览

图片来自Teamlab官网

 

Teamlab将自然世界以数字的方式移入室内,创造出了一种赛博自然;作品的强互动性激发了游客主动探索的欲望,从过去的对艺术品的被动观察中解放出来。当代都市人与自然的距离不断扩大,Teamlab的沉浸式艺术展给予了市民一种重新接触自然的可能性。

 Ramus Illumination沉浸式装置

图片来自Ramus Illumination官网

 

澳大利亚创意工作室Ramus Illumination位于Pyrmont综合度假胜地的中央大厅打造的世界上第一个永久性沉浸式艺术空间,是世界上第一个永久性的沉浸式艺术作品。通过将光、水等自然元素与交互式艺术结合,每日为大约两万名宾客提供引人入胜的娱乐体验。在这里,沉浸式的体验起始于空间中央的新月形屏幕。该屏幕通过滚动播放来自当地和全球艺术家、动画人、电影人的数字艺术作品,全面地展示悉尼的光线律动,营造出一个极强沉浸感的艺术空间。

 Ramus Illumination沉浸式装置

图片来自Ramus Illumination官网

 

十三米高的圆柱形装置通过数字编程技术呈现出造型各异的赛博瀑布,各种形态的水雾画面从天花板顶部飞泻而下,为整个空间赋予一种由光线、镭射与投影带来的优雅与动感之美。数字技术的助力将艺术突破传统的静态展示,强调了作品的互动性。游客与交互装置进行互动的过程中,收获了更为深度的情境体验。
 光影流转

讲述沉浸式艺术故事

 

利用数字与投影技术,让过去的作品“活”过来,讲述一段与众不同的艺术故事。

光之博物馆沉浸式艺术

图片来自网络

 

光之博物馆项目是世界范围内体量宏大的人工智能展之一。展览一共使用了136台投影仪,使经典作品充满3300平方米的超大空间,配合立体环绕音乐,使观众身临其境,目不暇接。
 光之博物馆沉浸式艺术展

图片来自网络

 

“光之博物馆”位于巴黎第11区之前的一座工业厂房内,是巴黎第一个数字美术中心。在这里,古典画作不再死气沉沉、一动不动,而是“动”起来、“跳”起来、“活”起来的。梵高、克林姆等历代大师的经典名作不再只能透过油彩带观赏者进入心中世界,而是以光影流动的形式重新演绎大师作品,让观赏者真正走入画中,在光影之中,感受大师作品的精妙之处。利用投影设备以及风格合适的背景音乐,能够将原本静止的艺术作品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在打造特殊空间场景的同时,给予观众更为生动的艺术体验,也降低了观展门槛。
 户外实景

增强沉浸式现实体验

 

沉浸式艺术展并不拘泥于室内,户外的广阔空间为沉浸式展览赋予无限可能。在广阔无垠的田野间抑或是生机盎然的森林里,开启一段浪漫、治愈的艺术展览。

 北部森林之光沉浸式展览

图片来自Moment Factory官网

 

加拿大艺术团队Moment Factory极为擅长打造户外沉浸式展览,其作品包括位于水晶桥美国艺术馆的美国艺术博物馆的“北部森林之光”及范围更大的“Lumina”夜游项目。其中“北部森林之光”作为美国首个户外艺术展,由一系列沉浸式灯光和声音装置组成,整个项目使用数字艺术、投影、灯光、音效、互动技术等,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沉浸式体验,同时重视人、艺术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建立奇妙的人与建筑、环境之间沟通的“桥梁”。
 北部森林之光沉浸式展览

图片来自Moment Factory官网

 

艺术家通过多个精心设计的灯光艺术装置激活博物馆的森林之光。让游客在大约1个小时的步履体验中被带入童话的魔法森林。如“水晶森林”(Crystal Grove)通过可感应的灯光装置在森林中创造一片萤火星空,给予游客漫步遥远仙境的梦幻体验;再如森林频率(Forest Frequencies)打造的灯光秀,在动感的音乐和光律中,森林被LED光条装饰,组成灯光矩阵——“森林乐队”给人们带来另一种惊喜体验。以户外广阔的森林湖海结合数字技术的艺术展能够更大限度地挖掘艺术本身的纯粹性、本真性与梦幻性,帮助游客全身心沉浸于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中。

从博物馆到公共空间再到户外森林,沉浸式艺术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加之科技的进步和5G时代的来临,“艺术与科技”这一主题,沉浸式艺术展览的未来也存在着无限可能。但“沉浸”不能停留在表面的体验,而应具备深度的思考。策展人和艺术家不能一味追求感官刺激,应该在策展理念和作品创作中具有问题和导向意识,通过良好的叙事将观众带入到作品中,引导观众反思展览背后的艺术内涵,并避免将沉浸式展览打造成纯粹为了娱乐消费的游乐场。当然,观众也要提升自己的审美意识和能力,让沉浸式艺术展成为了解艺术的新方式,而不是纯粹的新奇体验。

 

特别声明:

文章来源全联旅游业商会文旅夜游专委会,经商会秘书处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不慎侵犯第三方权益,请与我们联络,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2022年12月1日 20:08
收藏
浏览量:0